进入七月天气真的热了起来,柚子住的四合院里,一棵硕大茂密的柚子树占去了半个院落,一排枝藤蔓延的葡萄架西厢偏隅,在满园的绿植庇荫下,小院俨然成了避暑天堂,特别到了下午三点过后,艳阳式微,微风轻抚,柚子会准时来到柚树下,潜心研究爷爷遗留的文献古籍。
在博物馆工作多年,柚子养成了熟读快记的读书习惯,凡是看过的书都会留下读后感,整理下来可以成集出版了,柚子看到爷爷文献中关于“所城戍边”的记载,在时间点上,与冰心写的“小桔灯”一文有太多相似之处,是同一时代发生的往事,冰心的父亲作为大清戍边官员,在港城创建了第一所具有现代办学理念的海军学校,在冰心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记忆,柚子发现,在爷爷遗留的书信中,就有一封推荐信,收信单位就是冰心父亲的海军学校,信的大意是推荐一位优秀的学生报考海军学校,爷爷从政府教官退职后,与友人承接了美国人创办的益文学堂,亲任学校督办,转文投武也是那个年代热血青年爱国的表现,爷爷的支持行为也是对他壮志未酬的一个弥补。
从这封信可以看出爷爷与冰心的父亲是有交集的,冰心“小桔灯”描写的炮台小路,已经找不到父女俩结伴而行的身影,忽暗忽明的小桔灯,已经被通明的路灯取代,这里已开发成爱国历史遗址,两门德国制造的克虏伯大炮锈迹斑斑地,静静地安置在清代的炮位上,炮口指向北方的海面,当年的气势和威严透过历史的天孔,依旧可见,柚子看到这段描述,心情激动起来,为了戍边报国,祖上与名门同侍一城,这是何等的光荣和荣耀,这也是柚子的一次重大发现,她把这封信的原文拍照下来,把这一事件详询地记录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