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哪年,哪月,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?”台上的女儿嗓音哽咽地唱着,台下的母亲五内俱焚地哭了。
“爹娘啊,爹娘啊,什么时候,才能欢聚在一堂?!”
台上六十个孩子的和声引发了台下千百人的共鸣。一个人站了起来,跟随着孩子们唱起来,一批人跟着站了起来,最后全场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,千百人的歌声汇成了声音的巨浪,汇成了血泪交融的感情交响。
张寒晖激动的热泪泉水一般奔涌出来,这时候他真正感受到音乐巨大的凝聚力,感受到被唤醒了的民众的力量有多么的伟大。多少人奔走呼号难以做到的事,一支歌做到了。
“九一八”演唱会后,张寒晖接到了西安多所学校和民众抗日团体的演出邀请,他每天带领宣传队到西安的第二中学、女子师范、省立高中、西安师范、等多所学校以及“西北各界抗日救国会”组织的各种民众集会上演出。《西京日报》、《西北》周刊、《救亡》周刊、《老百姓报》、《西北文化日报》等报刊相继刊登了关若云和她的同学们的演出照。她们每一场演出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。《松花江上》像一杆战旗在古城西安上空飘扬,极大地激发了省城军民的抗日热情,歌曲中凝聚的血泪强烈地感染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们,人们争相传抄传唱,致使这首歌很快传遍了长城内外,传遍了大江南北,传遍了全中国,在祖国破碎山河的上空,无处不在地飘荡着《松花江上》中的悲切呼号。(未完待续)